承載生活滋味 與珍貴回憶的器皿之美——小器生活
撰文/佘巧婷 攝影/邱之聖 照片提供/小器生活
你是否有在使用某樣器皿盛裝料理品嚐時,腦中不由得浮現某些畫面的時刻?可能是用可愛杯子享用咖啡來開啟美好的一天、久違的下廚為自己準備一頓佳餚、和家人共進餐點閒話家常的溫馨時光、與好友舉杯狂歡的聚會,抑或是想起下班後那個拿起酒杯小酌,慰勞自己辛勞的夜晚,這些時刻都有器皿與我們作伴,為我們增添療癒感,也成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存在。
從巷弄到百貨,從實體到網路
掀開門前的亞麻色暖簾,踏進門內的瞬間彷彿由喧囂的城市中抽離,進入一個柔和放鬆的空間,在滿是陶磁器皿及玻璃製品的圍繞下,讓人不自覺緩緩放慢腳步、將浮動的心沉靜下來。小心翼翼地端詳眼前每樣物品,這個宛如魔法的空間,正是日本生活道具選物品牌「小器生活」。第一間小器於2012年在台北市中山區赤峰街誕生,源於店主久居日本後對日式簡約實用風格小物的喜愛,回到台灣的她發現當時較少有這類型的選物店,心中便萌發將這些日本生活道具引進台灣的念頭。從起初的器皿到如今提供許多日本傳統工藝與民藝、飾物、文具雜貨及各式生活道具,後來甚至更推出主打專賣日本梅酒的梅酒屋、小器食堂和小器藝廊等多樣化空間,成為讓大眾在生活各方面增添新意的選物店,不只在文青巷弄內有小器的身影,在文化展覽聚集的華山文創園區及繁華時尚的微風百貨裡,都可以發現它的蹤跡。為了讓台灣各地區的人都能接觸到小器,於是成立了小器官網。網站上除了販售實體門市的商品外,還設有「小器通信」,幫大家做了各種不同類型的主題:依照四季變化來選擇不同材質的器皿、為每個節慶帶來儀式感的器皿及生活小物、各類型料理適合搭配款式的餐盤杯具、器皿後續的保養清潔與使用注意事項,以及品牌故事等,透過不同文章介紹器物的使用情境、場景,讓顧客可以與自己的生活做連結,增添將器物實際融入生活的想像。
多元面向,傳遞器物之美
小器的選品,最初由店主從自己喜愛的實用小物開始,後來加入雜誌等管道發掘的日本品牌慢慢擴展,近年來則是讓小器的夥伴們一起參與選品,鼓勵社內共享資訊,不只器皿,也涵蓋各類型生活道具。小器希望能有更多元的品項提供給不同客群,即便有許多來自日本的知名品牌,也會盡量錯開同質性較高的選品,讓品牌間有更明顯的差異化,讓大家有更多的選擇。不論你是佇足於小器的哪一間門市,彼此都有個共通點,就是物品都呈開放式的展設,不做過多的堆疊,因為小器的夥伴們都鼓勵顧客透過親自觸摸去體會器皿在手中的感受。穿梭於器皿間,也不難發現潛藏其中的小巧思,或許是帶入氛圍感的飾品薰香,或許是點綴於器皿上的植物,或許是在不同情境下的使用示意圖卡,種種都是想透過美好的日常體現來傳遞器皿的多元面向。小器食堂的出現,直接將想像化為實際,讓顧客不只透過觸摸器皿來思索使用情境,更可以直接藉由擺放於餐盤上的料理,來體驗各款器皿的實用之處,這個做法得到不錯的回饋,許多顧客在小器食堂用完餐後,甚至會再回到小器門市將心儀的用具購買回家。
創作者與使用者之間的橋樑
器物如人,每個都有自己的表情,不論是材質或是外觀的呈現都獨一無二,彷彿訴說著各自的故事。小器藝廊定期邀請日本不同領域的創作者進行展覽,包含陶磁器、木器、玻璃、版畫、雕刻等不同類型的作品。展覽前,小器團隊透過實地拜訪作家們,探索這些器物創作背後的歷程,了解作家運用什麼素材或技法來為器物展現豐富的變化,詮釋他們對作品的構思,並將採訪內容撰寫成文章刊載在小器官網上,不但讓作家們的心路歷程被紀錄下來,也讓使用者能更貼近創作者們對於作品想傳達的理念。展期間也會邀請作家在藝廊與觀展者當面互動交流,借此能更深刻體會到器物背後的價值及故事,而創作者也能因此更了解使用者的需求,激發更多創作靈感。不論是器物的創作者,或是小器的夥伴們,都希望每一件被客人選購回去的器物,不是只被放在櫥櫃裡封存著,而是實際運用在大家的生活中,發揮它們最大的價值。
與陶磁器的長久相伴
使用習慣及保養方式
隨著流行趨勢的改變,不論是可愛亮麗的外表、簡約耐用的材質樣式,還是釉藥與手作感的自然表現,都是大家挑選時會參考的因素。儘管外觀和材質各異,實用性與便利性仍然是大多數人最重視的考量之一,越來越多消費者在挑選器皿時,會同時考慮其是否適用於各種烹飪設備及清潔的便利性。由於每樣陶磁器在製作時的燒製溫度、釉藥、素材、技法等不同,因此它們的使用及保養方式也有所不同,建議使用者依照產品的官方標示說明進行使用。在烹飪時,不論是烤箱或是微波爐,都要盡量避免直接將冰箱冷凍庫取出的食物連同器皿直接加熱,或是將剛加熱完的器皿直接浸泡在水中,又或放置於冰冷的檯面上,避免加熱前後的劇烈溫差,以減少造成器皿破裂損壞的風險。後續保養也是許多顧客在小器購買器皿時,會留意的問題,而提到保養,得先從認識材質開始講起。陶器的密度與瓷器相比之下較低,由於結構孔隙較大,相對來說則更容易吸水,也更容易殘留污漬及異味,因此在後續使用或清潔上需更留意。一般來說會建議陶器在使用前可以浸泡在水中10到15分鐘,這樣較能避免料理顏色、味道的殘留附著。後續清潔會建議還是以手洗方式代替使用洗、烘碗機,因為洗碗機在運作過程中,器皿的多寡及擺放位置可能會導致碰撞,進而增加破損的風險。此外,許多洗碗機清潔劑含有研磨成分,長久使用容易刮傷器皿表面。清洗時,也應避免使用金屬刷具,以免造成損傷。由於台灣氣候型態和日本不同,空氣濕度較高,加上陶瓷類器皿的吸收水分特性,讓器皿即使表面看起來已經乾燥,但內部卻仍可能殘留水分,為了避免使器皿發霉或產生異味,比較建議若必須使用洗碗機,清洗完後應盡快將器皿放置於通風處自然陰乾。良好的使用習慣,可以讓物品維持得更長久,器皿尤其如此。針對不同器皿,小器皆會詳細標示使用與保養建議,除了在購買時確認使用方法,大家也可以參考這些說明來進行保養,延長器皿的使用年限,讓這些美麗的器皿可以陪伴你我度過更多個春夏秋冬。
發掘自己的風格,創造美好生活
當玻璃杯輕輕碰撞,隨著「乾杯!」的聲音,流露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摯連結;餐具與碗盤的敲擊聲,奏響的是我們對生活的熱忱;靜靜躺在器皿中的飾品小物,則承載著我們一路走來的生活痕跡。掀開門前亞麻色的暖簾,步入小器的空間,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有些人來尋找襯托美味料理的精緻器皿,有些人來挑選送給摯愛親友的心意禮物,有些人則在這裡尋覓屬於自己私人空間的生活道具。小器希望通過每一件精美的器皿與生活小物,讓每位使用者都能為自己的生活提案,定義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創造出理想中的生活氛圍。在這充滿魔力的空間裡,讓我們一起發現器皿與小物所傳遞的情感,喚起那些陪伴我們的生活滋味與珍貴回憶。
同場加映!!小器夥伴們的愛用小物!
小泉硝子製作所
成立於明治45年、1912年「小泉硝子」創立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造型優雅的咖啡濾壺即是以原用於化學、醫療等級的「硬質玻璃」來製作,將耐久、耐熱、耐酸鹼的特性發揮於咖啡沖泡上,耐熱程度高達190℃至230℃。(資料來源:小器生活官網)
yumiko iihoshi porcelain
器型設計簡潔,不做過多裝飾,特色是上釉時會透過不同手法讓每一個釉面有不同質感呈現,讓人愛不釋手的原因是中大型的尺寸能一次盛裝較多食物,非常方便實用!每一天都能輕鬆擺盤,度過愉快的用餐時光。
STUDIO M’
是來自日本的原創居家餐具品牌,以在家中使用為前提而設計開發,從備料、烹調、整理都屬於用餐的一部份,透過精心設計的餐具,提案用餐的愉悅時光。(小器赤峰28店為 STUDIO M’ 品牌專賣店)
東屋
東屋是小器夥伴很喜歡的品牌,線條簡約耐看之外,很常運用許多不同天然素材去做結合,設計細節多並且會考量後續使用性。例如這款檜木原木砧板,特別做了加厚的設計,只要進行了削薄程序,就會像新的一樣,一般可以每三年削1次,約可削3次,是可以長久使用的生活道具。
中川政七商店
融合日本工藝技術的日式雜貨,一方面堅守代代相承的職人品質,另一面則是積極開發新的商品生命,為日本傳統工藝注入新氣象。(圖為微風南山店中川政七商店的品牌陳列。)
fog linen work
主要為亞麻編織製品,其製品都擁有高度的耐用性,並且以自然、簡單、耐看為軸心,除了經典的亞麻織物,還有金屬雜物籃與餐具等各式生活用品。
小野哲平
小野哲平是大師級的作家,擅長柴燒,由於費時費力,一年只開窯四次,所以每一批作品數量有限,相當珍貴。他的作品釉藥表現非常特別,像被糖霜覆蓋的白色肌理,是值得列入收藏清單的作品!
照看過來!!限時優惠只有這裡才有!
優惠券名稱:2025咖啡誌讀者專屬優惠
優惠說明:單筆消費滿2000元輸入優惠代碼「c3coffee」即可折抵200元(不累贈,每會員限用一次)
使用時間:4/1(二)-4/30(三)
使用通路:小器門市與官網門市資訊(不適用食堂、料理教室與部分商品)
使用方式:需註冊小器會員,並於結帳時出示優惠券給店員,或是於官網輸入優惠碼即可完成抵用。
文章來源:Vol.48《陶之物語,飲食器皿的日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