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Seed to Cup的風味探索之旅——Urban Coffee Roaster Gary Au

From Seed to Cup的風味探索之旅——Urban Coffee Roaster Gary Au

撰文/侯乃瑄 照片提供/Gary Au

  • 看著這些五彩繽紛的陶瓷杯,有著腰身,造型好像小小的陶壺,仔細一瞧,杯緣一邊外翻,一邊則無,用不同杯緣各喝一口,味蕾驚喜感受到微妙的風味變化,不禁讚嘆一個盛裝飲品的杯子,如今乘載著不僅僅是香醇滋味,同時也富含設計者的巧思,顛覆人們對於日常器皿的想像,讓喝咖啡這件事變得富饒趣味,而不是艱澀難懂。而這款名為2-WayCup雙緣品飲杯的杯子,設計者是香港Urban Coffee Roaster的創辦人Gary Au,他的咖啡之路就如同他的杯子,歷經無數次的琢磨,精益求精,只為帶給消費者美好、純粹與難忘的咖啡體驗。

咖啡是辦公室裡的心靈綠洲

對於許多人來說,咖啡或許只是每天開始工作前的一杯提神飲品,但對於Gary來說,這杯咖啡卻成為他人生的轉捩點。大學就讀金融系的Gary,畢業後於私人公司擔任交易員,盯著電腦螢幕看數字、看圖表是他的工作日常,但交易員的工作不容易,面對市場的盈虧升跌,常常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在日復一日緊張的工作環境下,咖啡成為他短暫緩解壓力的心靈綠洲;Gary會在開盤後短暫的空閒時間,拿出手沖壺、濾杯開始沖煮,或是打開咖啡機,製作一杯帶著美麗拉花的咖啡拿鐵。咖啡的氤氳香氣彷彿一雙溫暖的雙手,撫平他因工作而焦躁的思緒。從深烘焙逐漸喝到淺烘焙,慢慢開始追求更細緻的咖啡風味,市面上的咖啡熟豆已經無法滿足Gary的喜好,於是他購置了一台樣品烘豆機放在辦公室,開始自學烘焙咖啡豆。

Gary回憶那段時光,不禁莞爾一笑:「當時我的辦公室桌上有六個螢幕,螢幕後面的空間我用來放置義式機和烘豆機;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沖好的咖啡或是烘好的豆子一定會請老闆、同事們喝喝看。」大家對他的咖啡讚譽有加,這也讓Gary興起去市集擺攤的念頭,他回憶道:「2013、2014年香港開始流行周末市集,朋友建議我可以去市集擺攤賣咖啡,我也非常感興趣,對我來說不僅有額外收入,也多了練習烘焙的機會。」

市集擺攤逐漸讓他拓展客群,在2014年,Gary受邀至一間新開幕的青年旅館開設快閃店,成果深受旅館負責人滿意,彼此相聊之下,對方邀請Gary在青年旅館的一樓設置咖啡區,讓旅客在住宿期間得以享受好喝的咖啡。Gary道出自己的決心:「我當時沒有考慮太久,反正趁年輕時試試看,半年、一年後若不成功,大不了再回去金融業。」毅然決然辭去交易員的工作,並在同年的12月成立Urban Coffee Roaster,正式踏入精品咖啡產業。這對從未從事過餐飲業的Gary來說,真正的挑戰才正要開始。

咖啡賽事意外開啟研發品飲杯之路

以往都是自學咖啡的Gary,在創立品牌後,他意識到自己在專業咖啡知識上的不足,思量若要在咖啡產業做到翹楚,就一定要掌握最新的咖啡資訊,便決定從考取咖啡杯測師認證做為開端,來積累關於精品咖啡的基礎實力。此外,他發現除了上課,參加咖啡賽事是最能快速成長、掌握新資訊的方式,Gary補充:「我在網路上看了WCC世界盃咖啡大賽的影片,發現代表各國的好手們,時常會帶著新穎的沖煮概念或是技術展現於舞臺上。」為了更深入了解,他親自造訪榮獲冠軍咖啡師頭銜的知名咖啡館,如香港的 Cupping Room、台北的 Simple Kaffa,體驗世界級選手的咖啡風格。

如今Gary的比賽經歷不僅豐富,成績也斐然,拿過一次香港咖啡師大賽冠軍、兩次香港咖啡調酒冠軍。七大世界咖啡賽事中,參加過2021~2024香港咖啡調酒大賽、2017、2019、2022、2023、2024年香港咖啡師大賽與2024香港沖煮大賽,其中靈活度較高的咖啡師大賽,最令他躍躍欲試:「咖啡師大賽的比賽項目有濃縮、牛奶咖啡與創意飲品,這些項目帶來的挑戰性對我來說可以激發創作靈感,我也非常期待在比賽舞臺上與評審分享我的概念與想法。」

與其他選手一樣,煞費苦心準備賽事,舉凡賽豆到器具,樣樣都是精挑細選,但Gary注意到一個問題——並沒有一款理想的杯子,能夠完美地呈現咖啡的風味,他道出那時面臨的問題:「為了比賽我找尋了幾款咖啡杯,A款杯能感受咖啡的香氣與風味,但body(口感厚實度)變薄、甜度降低;B款杯的body跟甜度足夠,但優雅花香卻變弱了。」難道就無法兩全其美嗎?在第二次參加香港咖啡師大賽時,Gary萌生開發品飲杯的想法:「想要讓評審可以透過一杯兩用,就能感受到所有的風味描述;因為所有咖啡器具中,只有品飲杯是唯一會到評審/客人手中的器具,希望讓他們能藉由最棒的品飲體驗,體會真正的『From Seed to Cup』。」

研發過程充滿挑戰。Gary自2019年開始構思,希望做出一款適合品飲手沖、濃縮咖啡的杯款。途中遇上新冠肺炎爆發,使一切變得更加艱難,但他仍不斷思考與創新,並與陶藝家多次溝通與調整。終於在2021年,首款原型杯誕生。經過多次修改與改良,Gary帶著第三版2-WayCup雙緣品飲杯,於2022年世界盃咖啡調酒大賽舞台上首次亮相,並在2024年正式上市。

2-WayCup雙緣品飲杯的設計重點在於杯口的形狀,一邊外翻,一邊直口,使用不同杯緣喝咖啡,咖啡液體落在舌面的位置有所不同,因此可以帶來不同的風味體驗,使飲用者更細緻地感受咖啡的層次變化;此外,Gary還在杯子顏色和厚度上做了精心設計。他研究了顏色對味覺的影響,發現不同顏色的杯子能改變人們對咖啡風味的感受;而微微縮口的杯頸,讓咖啡香氣可以聚攏在一起。此款杯子的問世,引起不少關注,不僅榮獲2024紅點設計獎,連2024世界盃沖煮大賽冠軍Martin Wölfl都用它來參加比賽。在今年度,Gary更延續2-WayCup的概念,推出適合品飲牛奶咖啡的Barista Series。這款杯型與以往不同,杯口設計得更加開闊,特別適合用來做咖啡拉花。

杯子設計學問大

設計一款杯子蘊藏許多眉角,Gary從設計者的角度,與讀者分享從不同的材質、厚度、杯緣形狀等是如何影響到品飲者的感受:

(1)材質 vs. 保溫性

所有材質中,陶瓷擁有十分理想的保溫效果,研究資料顯示,陶瓷的熱能損失速度比玻璃慢約10~11%左右;而金屬吸熱快容易燙手,相對散熱也快,且保溫效果差;至於塑膠、木頭這些材質的傳熱性與保溫性表現僅中等。

(2)材質 vs. 味蕾感受

杯子的觸感很重要,與嘴巴接觸時,會直接影響咖啡的品飲感受。陶瓷與玻璃材質偏光滑,咖啡喝起來也就會比較滑順;反之若是木頭材質,與嘴巴接觸時,喝起來就會有粗糙澀感。

(3)杯緣厚度 vs. 味蕾感受

杯緣厚度與液體的body有關聯,厚杯緣的杯子會感受到較厚的body,薄杯緣的杯子則會感受到較薄的body。這就是為什麼以前的Espresso杯子小且厚,其目的就是想要加強body。

(4)杯緣形狀 vs. 味蕾感受

杯緣是直口或外翻,都會影響咖啡最後落在舌頭的位置。外翻杯緣的咖啡落點,會落在舌頭中後方及兩側,能感受到明顯的酸質,也因為較接近鼻後嗅覺,較能凸顯香氣餘韻,特別是帶有花香的咖啡;直口杯緣則會在落於舌面中前方的位置,是感受甜感的位置,而甜感高,通常body也會較明顯。

(5)顏色 vs.味蕾感受

顏色會帶來兩個影響。第一個是對味道的感受,根據科學研究,我們看到粉紅色就會覺得甜感較高,黃色、綠色會則是酸感,藍色灰色則會較苦。第二個是對風味的感受,通常喝咖啡會聯想到很多水果與花朵,如橘子,莓果、熱帶水果、白花、黃花、紫花等,所以當杯子顏色跟風味顏色接近時,較容易讓評審或是客人,更容易感受到咖啡師形容的風味。

從賽場到咖啡桌:將創新概念融入日常

參加賽事所獲得的啟發,讓Gary持續成長與進步。他最終希望將這些創新概念帶入日常咖啡體驗,讓一般消費者也能親身感受咖啡產業的最新發展,而不僅僅是在比賽舞臺上曇花一現。

Gary以冷藏咖啡豆和無乳糖牛奶在Urban Coffee Roasters的應用為例:「我會將咖啡豆事先冷藏,客人點餐時再從冰箱取出研磨。冷藏能提高研磨均勻度,進而提升萃取率,使咖啡風味更清晰,甜度更加明顯,同時也能延長咖啡豆的保存期限。」

自2023年11月起,Urban Coffee Roasters全面改用無乳糖牛奶,讓人驚喜的是,顧客普遍反應良好。而無乳糖牛奶的使用由來,其中一個原因是來自於他本身也有乳糖不耐症:「我在 2022年的比賽中選用了無乳糖牛奶,因為自己也有乳糖不耐症,希望能讓同樣無法飲用牛奶的人重新找回喝奶類咖啡的樂趣。此外,無乳糖牛奶的甜度比一般牛奶更高,加入咖啡後能凸顯其風味,讓口感更加美味。」

好的器皿塑造美好的咖啡體驗

回首從踏上咖啡之路的那一刻,不知不覺間,在這趟旅程中,收穫了無數的成長與感動。作為一名咖啡師、烘豆師、選手與設計者,Gary 認為咖啡與器皿之間擁有舉足輕重的關係:「咖啡豆本身的品質固然重要,但一個優秀的器皿能夠放大咖啡的潛力,並顯著提升整體風味表現。例如,內用杯與外帶杯所帶給人的感受差異就非常明顯。」

Gary深信,器皿不僅影響咖啡的風味展現,也塑造了品飲體驗,好的器皿應該要夠兼顧實用性與美感,咖啡師能夠更輕鬆地呈現理想風味,也讓消費者在每一次品飲時,都能感受到咖啡最純粹、最細膩的一面。

文章來源:Vol.48《陶之物語,飲食器皿的日常文化》

轉推
轉推